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开启新征程 创造新伟业”访谈中,本台特约评论员、州委党校副教授杨晓刚,就创新发展、科技自立自强和我州如何利用科技力量推动大理高质量发展等内容进行解读。 “如何看待:从《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来看,这次全会对创新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特约评论员、州委党校副教授 杨晓刚 确实是这样,这次全会对创新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公报中“创新”在不同内容板块中被着重提及15次。 在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发展形势时,全会分析指出,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 在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中,全会提出要在“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在强调“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时,全会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 在明确“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时,“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是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标准。 总之,无论是总结过往发展经验还是为“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远阶段谋篇布局,“创新”都是贯穿其中的鲜明主线。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五中全会为什么要这样部署,它有什么重要意义呢?”特约评论员、州委党校副教授 杨晓刚 五中全会在部署了实现十四五期间的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十二方面的任务举措,其中第一项就是部署“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这是基于我国过去发展问题的总结和新发展阶段的认识提出来的,我们过去经济快速增长,但主要是依赖于各种要素的不断投入增加,我们称之为要素驱动或投资驱动,而不是创新驱动。 我们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后,特别是向高收入阶段迈进以后,这种要素驱动的红利已经没有了,必须要靠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才能提高我们在关键技术和知识方面的自给自足能力。 另外,历史地看,从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再到这次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党中央对于科技创新的战略方针和谋划部署既是一脉相承,也是与时俱进的。 五中全会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摆位和重大部署,是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提出来的,它科学把握了当前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坚持了中国特色自主创新发展道路,契合了新时代我国科技创新的阶段性特征和主要任务。 “大理在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过程中,如何坚持创新发展?”特约评论员、州委党校副教授 杨晓刚 应该说,十四五也是大理发展爬坡过坎的关键期,要爬好坡、过好坎必须靠创新。 第一,要思想解放,理念创新,习总书记年初来云南考察的重要讲话特别强调了这一点,要求我们要树牢新发展理念,并且不能用老套路、老做法、老模式上。的确,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新发展理念,都需要我们要有理念上的创新,思路上的创新、机制上的创新,工作上的创新。 第二,在推进大理高质量发展中要强化科技支撑,在政策机制层面促进产学研的融合发展。 第三,要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特别是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 第四,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贯彻好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 记者:李利元
编辑:崔恩铭 成琳(实习)
责编:郭建辉 |